Journal
王芹芹;王秀春;肖贺
Volume 6, Issue 12, 2024, PP
摘要:目的 评价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颈动脉支架(CAS)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,并探讨其机制。方法 颈动脉支架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40 例,治疗组 40 例。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3 个月,之后改为口服单一抗血小板药物维持, 同时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化痰方内服,两组均治疗 9 个月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、mRS 评分,比较两组治疗前 后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疗效评价,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、D- 二聚体、超敏 C 反应蛋白,通过颈动脉超声技术对两组病 例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狭窄处收缩期最高流速(PSV)、舒张末期流速(EDV)以及颈动脉狭窄处收缩期最高流速与颈总动 脉收缩期最高流速的比值(PSV-ICA/CCA)进行监测,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(ELISA)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清血 小板源性生长因子(PDGF)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[1]。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,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(NIHSS) 评分和改良 Rankin 量表(mRS)评分差异并无显著性(P>0.05)。然而,在治疗后的第三个月,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 低于对照组(P<0.01),而在第六个月和第九个月时,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亦低于对照组(P<0.05)[1]。到了第九个月,治 疗组在临床疗效上亦显示出优于对照组的趋势(P<0.05);治疗 3 个月、6 个月、9 个月后,治疗组血脂、D- 二聚体、超 敏 C 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(P<0.01), 治疗组 PSV、EDV 低于对照组(P<0.05);经过 3 个月的治疗,治疗组的血 清PDG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(P<0.01),而在治疗持续至6个月和9个月时,治疗组的血清PDGF浓度仍低于对照组(P<0.05); 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对比中未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(P<0.05)[1]。结论 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颈动脉术后支架 再狭窄疗效显著,可能是通过的抑制内膜增生,抑制 PDGF 表达实现的。关键词:补肾活血;颈动脉支架;再狭窄